由於醫學的發展,乳癌的治療逐年進步,甚至邁向成為慢性病之列。但是生命雖然得以延長,疾病的威脅依然存在。疾病造成身體的改變、心理的創傷,與親密伴侶、家人、朋友間關係的調整,承受治療在生活的影響,面對社會與文化的偏見,這些都會讓病人在治療期間,或者在治療完成之後,產生情緒以及壓力反應。

實驗研究指出,當帶有人類腫瘤的老鼠獨處於密閉空間,或者隔離於其他老鼠之外,也就是在壓力增加的情況下,腫瘤較容易變大或者轉移。在實驗室生長的老鼠與人類癌細胞中發現,壓力荷爾蒙去甲腎上腺素會刺激血管新生和轉移。另一方面,如果病人能夠有效的紓壓,那麼所經歷的沮喪、焦慮會相對較低,並且對於副作用的適應能力也會較佳。

每個病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環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如何探究出壓力出現的原點,以及建立抒發壓力的對策與方式,是病人能夠完全康復的的重要指標。有鑑於情緒壓力對於病人療效與生活品質的影響,2010年上半年國際心理腫瘤醫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Oncology Society,IPOS)積極倡議在評估生理官能狀況的第五大生命徵象(vital sign-pain relief)外,增加情緒壓力為第六徵象。同年8月,此提議除了獲得國際抗癌聯盟(Union of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的支持,還修訂癌症照護標準與臨床實務手冊,增納此項照護程序。UICC的具體行動,也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特別規劃了三種方案回應對這項活動的支持:諮商、運動,以及好心情工作坊。TBCA除了與諮商師合作,為有需要的姊妹提供專業的諮商服務外,也積極鼓吹運動對身體的重要。大量運動能夠刺激腦內啡分泌,會讓人感到愉悅。當然運動可以預防乳癌發生,並且能夠降低乳癌的復發,也是我們推行運動的原因之一。至於好心情工作坊,今年增加為八項之多:舞出生命的「日本舞踊」、用巧手展出自信的「指語飛舞」、與自我對話的「心靈彩繪」、注入生命能量的「呼吸減壓」、喚起回憶與無限可能的「歌仔戲團」、即興對話感同身受的「一人一故事」、看見鏡頭下視野的「攝影育療」、抒發內在自我的「手工藝」。豐富的課程提供病友姊妹多元的選擇,無非是希望姊妹能夠活得開心、自在、自信。當然除了紓壓的目的外,我們也希望經由這些不同的方案、活動、課程,能夠建立經驗值庫,作為未來評估壓力的依據,以精確有效的方式推薦姊妹適合的舒壓策略。

每個病人都希望恢復健康、找回自己。除了藥物治療,病人的心理層面也必須兼顧。或許我們無法避免壓力的產生,但是可以找到應付壓力的策略,讓生活得以平衡,維持應有的品質,才能夠真正擁有完全的康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議題
    全站熱搜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