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假名)是位住在南部的姊妹,40歲出頭,單身,腫瘤狀況是二期,有淋巴感染。其實打電話到愛波專線的是秀英的弟弟,因為擔心姊姊所以要求協助。志工從弟弟那裏了解一些秀英的基本狀況,弟弟也答應將專線電話告知與姐姐同住的媽媽,請媽媽打電話到專線,讓志工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問題。

秀英家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秀英不需要接受化療。由於這個問題牽涉到病理報告的結果,所以志工希望能夠看到病理報告的副本,或者由秀英家人交給家中熟識的醫師朋友幫忙解讀。

若是姊妹對於治療方式有疑問,應該提出問題要求醫師解釋。姊妹們可能因為緊張,或者不清楚自己的腫瘤狀況而不敢提問,或者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又該如何問等。但是疑而不問,在心理上是會造成壓力,對於治療的效果未必是正向的。如果有疑問,可以先從看懂病理報告著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愛波志工協助解答。姊妹也可以詢問醫師有關自己的治療計畫,分析哪種治療適合自己,有何副作用,該如何照護等。與醫師溝通並不表示不信任醫師的能力,或者挑戰權威,而是姊妹有權利了解任何與自己身體有關的治療與後果。

另一方面,讓秀英家人更擔心的是秀英的自我封閉。自從知道罹癌後,秀英竭盡所能的不讓其他人知道。手術過後,秀英似乎更退縮,每天足不出戶,食慾也不佳,讓媽媽非常擔心。秀英的手臂因為手術之故,無法靈活運用,但是秀英卻完全沒有進行復健。手術後兩個月,秀英穿脫胸罩、衣服都需要媽媽幫忙,連洗澡刷背也都是媽媽請人協助。志工建議秀英先從手臂爬牆運動做起,雖然已經拖延了時間,趁還來得及的時候趕快多運動,免得手臂真的失去靈活度,對生活起居造成的不便。其實媽媽也曾經要秀英到復健科,可是秀英卻拒絕,回答:「這樣不是多一個人知道我得乳癌?」

我們遇到很多不願意讓家人朋友知道自己生病的姊妹,可是秀英的例子算是極端的。秀英逃避的原因可能不只是乳癌,而是牽涉到更深層的其他心理因素。我們志工能做的,就是聯絡南部病友團體的姊妹,希望能透過媽媽和秀英見面、聊天。秀英或許一開始不會接受,可是志工姊妹持續的關懷,看看能否稍稍打開秀英的心房。

另一方面除了秀英外,秀英媽媽也需要志工的關心。其實病人家屬所承受的壓力未必比病人少。面對所愛的人遭受病痛折磨,家屬同樣也感到無助、沮喪、焦慮、恐懼與孤單。有時為了扮演啦啦隊的角色,還得掩飾或漠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這些情緒同樣也會對他們的身體、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秀英媽媽看到女兒的退縮、不快樂,對一個母親來說會讓心情更加沈重。

當知道生病後,每個病人多少都不想或不肯面對,甚至以為躲在黑暗的角落反倒舒服。可是當我們真正走出來,即使只是打開一扇窗,讓陽光灑進,才發覺是自己的世界並沒有因為乳癌而變色,反倒更加精采亮眼。所以,姊妹們,如果想要說說話,就打電話找我們志工,千萬不要躲起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