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友紀(假名)在發現罹癌時,癌細胞已經轉移。病情起伏,經過一段時間才較為穩定,不過仍在治療中的友紀身體仍然虛弱。

友紀的先生與弟弟感情甚篤,平日兩家來往密切,假日更是經常相約出遊。友紀治療期間,因為先生要照顧太太、孩子,弟弟也知趣不加打擾。後來等到病情穩定,弟弟才約哥哥一家人爬山。孩子們想到可以和表兄弟姐妹們見面自然開心。友紀先生原本就愛爬山,也想透透氣,就答應弟弟前往。可是因為友紀身體虛弱,無法負荷爬山活動,所以只能留有紀一人在家。友紀非常不想獨自一人,因為常會胡思亂想,再加上自覺時間不多,想要多和先生、孩子相處,製造共同回憶,因此要求先生不要再和弟弟出去。先生的反應則是認為友紀想太多,「難道我做得還不夠多嗎?」二人為此爭吵不下。友紀見先生不願改變心意,轉而怨恨邀請出遊的小叔。

一但轉移,乳癌很難治癒,只能控制疾病,盡可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尊嚴。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友紀實際有深深的恐懼。她害怕自己時間不多,所以想要緊緊抓住心愛的人。友紀以為家人也會如此珍惜,卻不知他們寧願選擇出去玩;即使沒有友紀相陪,先生與孩子都還能夠快樂時,友紀有種背叛的感覺。友紀沒辦法擺脫所感受的恐懼、焦慮、背叛等負面情緒,因此就把情緒出口轉向怨恨小叔的身上。

友紀先生想要爬山,和弟弟相處的做法是錯的嗎?

其實照顧者也是有情緒的、有需求的,他們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空間。他們雖然沒有和病人一般承受折磨,但是無助的看著家人受苦,其壓力並不病人小。有時在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下,照顧者也會出現身體健康的問題,以及心理壓力與情緒崩潰。照顧者也必須和病人一樣,需要注意到身體健康與情緒紓壓,因為若是照顧者本身都病倒了,或者崩潰了,那麼又如何照顧病人呢?

傾聽是維持關係的核心。友紀與先生兩人彼此都沒有聽出對方的需求,友紀對死亡的恐懼,先生面對疾病的無助與逃避。由於友紀已經對小叔心生恨意,應該想辦法找出排除負面情緒的方法。協會有以夫婦為主的香格里拉俱樂部,可以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經驗。如果可能的話,他們可以尋求心理諮商,或者可以前來協會與姐妹相談,幫忙找出癥結,解決問題。

研究證實壓力會影響治療效果,志工能做的就是傾聽,以及相勸友紀以另一種角度來面對疾病與夫妻、子女關係。希望友紀能夠專心治療,如果身體許可,也可以活動筋骨,增加體力,還是有可能與家人一起出遊,甚至爬山。

治療是痛苦難捱的,希望友紀加油,不要讓負面情緒讓治療更加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