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癌症對身體心理的衝擊,所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因此一般大眾、政府、藥廠對於治療都給予較多的注目,而甚少將目光置於預防方面。醫療科技的持續進步,治療也愈來愈講究個人化與精準化,對病人來說固然是好消息,但是高昂的藥價,並非一般人可以負擔。況且,若是罹癌人口的持續增加,在治療與照顧的費用累積,即使是高收入國家也是個沈重的財政負擔。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縮寫 IARC),若單單利用現今對癌症的了解,即可預防全球至少半數的癌症人口。IARC的European Code Against Cancer (歐洲抗癌要點,暫譯) 將有關罹患癌症的暴露風險、媒介與行為等集結成為對大眾的12點防癌建議。歐洲抗癌要點首版於1987年,而2014年10月所出的已經是第四版。這12點建議的重點在於現知導致罹癌的因子以及最常暴露的風險,其中抽煙、飲食、運動、飲酒以及日曬是最常見的,其他也包括哺乳、疫苗與篩檢。這些具有科學根據的建議雖然針對的是歐洲民眾,但也可作為台灣的癌症預防的參考。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關乳癌研究報告或報導何其多,病友或家人經常不知如何分辨真假,如何取捨。一般人對研究報告的認識來自報章雜誌或者電視新聞報導,現在多了部落格或者網路來源。這些報導有時會互相矛盾,有時又過於簡化某些複雜的研究,有些甚至是對於乳癌成因、治療,或者科技突破或者神奇藥物的錯誤資訊。
作為讀者,或者病人、家屬,都必須學習分辨哪些是可靠的資訊,哪些又是為了搏版面,哪些是噱頭,哪些又是錯誤的。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職於某公家機關的美惠(假名)約40歲出頭,未婚,是個初期乳癌姊妹。治療過程都很順利,但是沒想到卻在治療完成後,主管卻找了個理由將她調離現職。
美惠原本做的是櫃檯工作,能夠和民眾有直接的接觸互動。雖然要應付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美惠卻甘之如飴,因為美惠個性活潑,交際應對是她的強項,因此美惠也一直對自己的能力與工作成果感到滿意。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有姊妹打電話到專線,詢問一下有關治療與照護的相關問題。偶而他們也會抱怨:「每次去看診,都沒問到什麼問題就出來了!」
不論是姊妹,或者一般大眾,在發現生病的時候,心裡必定有許多疑問,不管是對診斷、治療或者照護方面。我們建議在看診前,可以寫下想要問的問題。面對緊縮的看診時間,另一個對策,則是根據重要性,排列出問題順序。先說出心中最大的疑問,然後如果有時間,再一一詢問其他問題。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玉(化名)約50歲,未婚。
幾年前發現罹癌,而較特別的是兩個乳房都發現腫塊,不過幸好都是初期。惶然不知所措的小玉雖然和協會志工談過,志工勸她盡早處理,可是小玉還是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逛遍台北各大醫院,也都與各大名醫談過。最後考慮想要重建的緣故,選擇了一家大型私人醫院。因為小玉是公務人員,就請假了一年進行治療。治療完後,小玉需要服用抗賀爾蒙藥物,志工特別提醒在治療前先行做婦科檢查,以做為未來追蹤的參考。沒想到一檢查之下,小玉才發現子宮裡有顆好大腫瘤。小玉完全不知道身上長了顆肌瘤,還以為肚子硬硬的是正常。小玉又找了好幾家醫院,然後又考慮到工作請假問題,想要過幾個月才處理。不過醫師們都怕子宮肌瘤與乳癌有關,力主立即摘除,小玉才又開始治療。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有個案例,是媽媽押著女兒到醫院檢查治療。
純華(假名)四十出頭,未婚,一個人在台北工作。有天媽媽從南部上來看她,一進門就聞到一股怪味。以為是垃圾沒倒,還是家裡死了老鼠,可是卻又都不是。最後媽媽終於找到臭味的來源,原來就是發自純華身上!在媽媽逼問之下,才發現純華的胸部長了腫瘤,而且已經潰爛發臭。平日為了掩飾,純華都會用布緊緊纏住胸部,然後照常上班。媽媽看到潰爛的情形大吃一驚,硬逼著不肯上醫院的純華找醫師。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約聽到她與秘書長說話的聲音,誠懇真實。等到和她面對面說話時,圓圓的臉龐有著坦白卻豐富的表情,鏡框擋不住眼中所透出的善良,誰能想像在她身上竟發生過讓人難以置信的磨難。
年輕竟罹癌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欣(假名)幾年前確診罹患乳癌,經過治療後預後情況一直很好,平日也非常注意飲食與運動。一日參加病友姊妹團體舉辦的健行活動,卻沒想到爬了一些階梯後,心臟突然感到不舒服,趕緊找了位表哥開車送至醫院,幸好最後平安無事。李欣怕會有類似事情發生,掛了心臟科想要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在經過檢查後,心臟科醫師推論可能是李欣之前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有關。李欣從來沒想過放射線治療居然會有如此後遺症,既驚奇又懷疑,跑回醫院問自己的外科與腫瘤科醫師。沒想到兩個醫師聽到李欣的陳述,都斬釘截鐵的說:不可能。這下李欣可迷糊,怎麼心臟科與腫瘤、外科醫師說的不一樣呢?到底哪個才對呢?
刊登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預測,接受放射線治療確實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罹患乳癌女性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或者其他主要心臟狀況的風險約0.5%到3.5%,尤其左邊胸部接受放療者風險最高,可想而知正因為是心臟的所在位置。根據刊登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一份歐洲大型研究顯示,最早心臟問題出現跡象是在治療後的五年。研究同時發現每增加1戈雷(輻射吸收劑量的國際單位)的輻射,女性的心臟則增加7.4%的風險。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宜暄也是位來自台灣的姊妹,曾經參與「永不放棄 乳癌治療新希望」的影片拍攝,也是「369傳愛 鄉鎮走透透」婦癌防治宣導破冰行動騎單車環島的成員之一。宜暄後來因為工作與家人搬回美國,後也是在美國發現轉移。經常在臉書中看到宜暄抗癌的辛苦與堅強,坦然面對治療,也不忘為病友姊妹發聲。這篇翻譯自宜暄為Living Beyond Breast Cancer 這個組織所寫的文章,內容表達個人對於疾病的看法與生命的態度,與大家分享。
tbcan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